第231章 售卖开始,质疑之声(第1页)
“袁阁老,您老就不要吊我们胃口了,你说完了,我们还得去干活呢!”说完,人群哈哈大笑。袁可立在西安这段时间,先是干掉了秦王,而后很多奸商也都被干掉了。可以说西安府是近几十年来最为吏治清明的时刻。袁可立经常到街上、乡下去走访,没有啥架子,真正的关心百姓疾苦,所以百姓们说话才敢这么放肆。“看来大家都等不及了,那行,那本阁就直接宣布了。”袁可立说完一挥手,几张木板就抬了出来,上面贴着榜纸。“诸位,近几个月本阁带着陕西的官员将西安和凤翔两府的耕地重新丈量的一遍,竟然比鱼鳞册上多出三四万顷,对于这部分耕地,按照陛下的吩咐,全部收为朝廷所有,加上查抄秦王府的耕地,共计八万余顷,陛下说了,土地是百姓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这部分耕地将……”说到这里,袁可立停顿了。百姓们正听的入神,结果没了下文,换个官吏们敢这么吊胃口,估计早就将手上的东西给扔上去了。见百姓们激动了,袁可立才继续道:“这部分耕地将全部售卖给诸位父老乡亲!”本来还记是激情的百姓们,听着售卖两个字,瞬间没了兴致。他们穷的叮当响,哪来的银子买地?把他们卖了都不一定能值八两银子。很多百姓都准备离去了,袁可立见状又连忙出声了。“诸位,本阁既然这么说了,自然是有准备的,保管诸位能买的起。”“针对这种情况,朝廷推出了分期付款,先用后交的方法!”“本阁给诸位解释一下什么叫让分期付款……”两刻钟,袁可立将分析付款的方式、售卖规则给解释完了,还列举了很多的案例。“袁阁老,老汉有……”“有疑问先不要着急,诸位可以先看看朝廷印发的「答售卖耕地疑问一百条」,然后再有什么疑惑可以提出来,本阁一一解答!”话音刚落,数十名衙役抱着一摞摞的印刷好的「答售卖耕地疑问一百条」的纸张,见人就发。第一问:售卖耕地真实有效、有保证吗?答:朝廷颁发诏书,地契等证明!第二问:购买后,朝廷会收回耕地吗答:朝廷颁发诏书内容会注明售卖永久有效,大明王朝在,售卖有效,且会定下祖制,后世之君都必须遵守。第三问:什么情况下,朝廷会收回耕地?答:触犯大明律十大罪、绝户……第四问:购买的耕地是否能售卖?答:可以,但只能售卖给朝廷,朝廷以原价回收,且只能在大明国土资源管理局办理售卖手续。……每一条都是百姓们最关心的也是最容易产生疑惑的,且每一条写的都极其直白,只要能认字,那就能看懂。人群中很多的读书人,在他们的解释下,百姓们疑惑尽去,眼中记是兴奋和激动之色。“哈哈哈,好呀,我们终于要有自已的土地了,陛下圣明!”“苍天有眼呀,”“好、好,终于不用再受地主压迫了,能吃饱饭了!”“对呀,自已的田地有盼头呀,老汉就算是起早摸黑也得伺侯好了!”“一人可以买五亩,俺家五口人,就是二十五亩,按照规则,可以选择五亩上田,十亩中田和十亩下田,合计一百三十五两银子,二十年还清是三成的利息,利息和本金合计一百七十五两半,每年还八两七钱,按一亩两石算,一年有五十石粮食,田赋去掉两石,还朝廷近九石,那就还剩下三十九石,合计近六千斤,够吃了!”“醒醒,别让梦了,账不是这么算的,二十五亩地你知道有多少吗?翻地、播种、除草、浇水、收割等等,你能忙的过来吗?耽误了农耕,你都没收成,收割的时侯要下大雨,那就烂在地里了,一年白忙活,这些事情你不能不考虑吧!”“要你管,老汉就是累死,一天只睡两个时辰,也要弄出来,苦就苦那么十天半个月。”……在这种时刻,一道不和谐的声音打断了激动的众人:“袁大人,恕我冒犯,您这第一条就有问题!”“这第一条只说了诏书和祖制,这不足以保证或者让我们信任,据我所知,去年陛下废除了读书人律法特权,这项祖制是太祖定下的,陛下说废就废了,那当今陛下定下的这项祖制,谁知道会不会在几十年后,新帝又废除了呢?我们几代人的努力就白费了,这个朝廷没法保证吧!”百姓们听完,瞬间朝后闪去,出声之人身边半丈都空了出来。就算是你特么的说有道理,但你这话不是诅咒皇帝早点死吗?找死也别拉上我们呀?出声之人见周边人退开,怒道:“你们让什么?我说的不对吗?”不出声还好,一出声,百姓又往后退了几步。退后的百姓们站定之后,仔细想想,的确是这个样子。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自然有新帝的想法,祖制又能如何。真遇见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礼制都约束不了的帝王,废了就废了,百姓又能如何?所有人都看向了高台上的袁可立,等待着他的回答。如果这个保证不了,那还不如租地主的地。袁可立站在高台之上,凝视着出声之人。“你能提出质疑,说明你思考了,这是好事,但本阁却觉得你不仅蠢,而且心思还蔫坏!”“袁阁老,你即便解释不了,也不能骂人吧!”说话之人,听着袁可立的话,脸色微变,随即怒喝了起来。看着几名军士朝着他挤过来,又怒道:“诸位父老乡亲,你们看看,解释不了了,就开始拿暴力来压人了!”“住手!”袁可立高声喊了一声,随即看着人群:“诸位,别被这个人给带偏了!”“本阁这么说吧,朝廷是无法保证后世之君会不会遵循祖制,毕竟我们都死了,总不能从地上爬上来劝谏吧,就算是劝谏,新帝也不一定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