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皓月当空(第1页)
张之陵道:"秦之强盛,商君、吕夫居功至伟,至今仍有追随者不计其数,确为赢沛所垂涎。然,此仅为其一,你可知其二"巴清略微思忖一番道:"其二……或许与那施交之武道有关。"张之陵赞许道:"此事所知之人甚少。施交所修武道,名为接木神功。取移花接木之意。此功甚为奇特,修炼之人纵大成,亦不过能发挥半数功力,然转嫁于他人,却可发挥十二成。想来,赢沛便是看中此奇功。"巴清目露奇光:"总督竟然如此清楚"张之陵呵呵一笑:"老夫挂秦右相印之时,曾与商君、吕夫交道甚多,略微知晓一些其门派之秘。然则真正清楚此事,倒是因为老夫有了位好总管。"巴清笑了:"极乐大总管,果然谍报通神。接木神功曾转嫁于商君、吕夫,导致施交失去两腿无法行走。经过数十年苦修,虽然神功再次大成,却再无法恢复武道损伤。只是赢沛若惦记施交一身功力,只怕那施交一条老命也该交代了。"张之陵道:"确是如此,然赢沛在与无双交锋中,吃足了修为不足之苦,对此志在必得。然,施交岂会轻易为他人作嫁故此,拜师是唯一选择。"巴清道:"施交一生心血,便是杂家传承,商君二人已故,有能力为他完成此心愿的,唯独赢沛而已。都是各取所需啊。"张之陵道:"不错,得此神功,赢沛将转瞬入圣,甚至直达大圣巅峰境。若其资质超卓,得以发挥十二成功力,未必不能与无双一战。"巴清轻叹:"真是世间之大,无奇不有,世上竟有如此奇功,一生徒劳,为他人做嫁衣。"张之陵道:"此二人想必谋划已久,赢沛……到底还是不甘寂寞。"巴清道:"这正是清想要与您谈的。方才吾师归来,清意外得知,他此番论道之人竟然是那施交。"张之陵有些意外:"令师与施交乃道友"巴清道:"此前我亦不知,师尊从未提过此人。此番论道,师尊觉得施交有些古怪,气运明灭,师尊推测,若非大限将至,便是沾染了大气运,承载不得。"张之陵道:"施交想必知道你投靠吾徒之事,为何去见令师,难道不怕泄露""想来是顾忌的,师尊言其言语不详,处处机锋,似有心事。师尊说起他最多谈论的便是阴阳五行交替说,不像在论道,更像是在探讨武学。若清猜的没错,他如此冒险见家师,应是印照阴阳五行说,完成移花接木。"张之陵缓缓道:"所以说,他们在加快推动某些事,这便是你来寻老夫的缘故。"巴清点点头:"这二人何等身份,所谋一定不小,恰陛下和主上皆不在,清希望早做防范。"张之陵道:"你与赢沛合作数载,对其行事知之颇深,若觉得不妥,想来定有古怪。"巴清道:"唯独不知此二人在密谋些什么,若是女帝或主上在此,应该能看出些眉目。"张之陵淡淡一笑:"夫人名列天下三智,单论智谋虽未必及得上我那妖孽徒儿,但比世间其他人,高出甚多矣,自信些,放手去做便是。老夫自当为你保驾护航。"巴清拱手道:"多谢总督。"张之陵道:"还有件事,你难道觉得陛下未归,那小子突然外出是偶然事件"巴清摇摇头:"智者眼中无巧合,虽然看起来确实很偶然,但清直觉,此中大有文章。"张之陵道:"这便是你该查访的。老夫方接手骊山,事务繁多,不太可能时时协助,不过我倒是可以推荐一个人。"巴清笑了:"难怪您老堪称主上之师,自知属下是来借人的。"此时一个声音从屏风后头传来:"禀总督,主上有令,我不得出骊山。"与此同时,一个高冠白衣的干练女子从后面走出来向二人行礼。正是当初的上官婉如,如今的上官婉儿。张之陵呵呵一笑:"自他准你接任骊山总管,那条命令已经作废。他叮嘱过老夫,一旦有事,可以放你施为。"上官婉儿这才微微一笑,拱手道:"上官婉儿听令。"张之陵道:"你那三十八极乐高手,也无须闲着,自己安排吧。"上官婉儿笑道:"骊山防卫固若金汤,他们这些骊山暗卫只有半数有事可做,还有半数正愁着没地方施展。"巴清道:"多谢,那就请妹妹费心了。"上官婉儿道:"效命我主,婉儿分内之事,清夫人无须言谢。"张之陵拂髯道:"如此,老夫就看你们如何陪那赢沛周旋喽。"巴清和上官婉儿相视一笑,携手离开总督府。她们前脚离开,田老后脚出现在张之陵面前。只是肩上还扛着把锄头,鞋子上也都是泥巴,好像刚下地回来的老农。"要人,要银子。"张之陵不由大笑:"老供奉,您这不来是不来,来了就要钱要人呐。""西域引进的许多作物已经证明可行,如今时节已至,要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更多良种。"张之陵请他坐下,亲手斟了杯茶:"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稍后啊,就给您老办妥,要多少给多少。但此事弄部部长前来足以,怎么还劳动您这大供奉"田渊缓缓道:"我比他还急,趁着有空就来了。"随即从怀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纸:"一应所需都写在上面。"张之陵拿起来看了看点头道:"问题不大,一日之内便可解决。"田渊点了点头,他这人一贯沉默寡言,但张之陵明显能看出来,如今这位农家老祖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激动之色。"那些作物当真如他所言"田渊道:"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子,功在千秋万代。"张之陵知道田渊断然不会信口开河,当下心中也大为欣喜:"好,好,老夫数十年没听到这般好消息了。如此……您老大概不会离开骊山了吧。"田渊沉默了片刻:"何处厚土不埋人,我这把老骨头,亦应肥美骊山三尺之地。"(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